Temu全球扩张再提速:南非、欧洲、加拿大三线发力
题图来源 | pexels
在全球电商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 Temu 近期动作频频,通过设立南非本地仓库、深化欧洲食品类目布局、扩大加拿大包税范围三大举措,持续强化其全球化战略。
这些动作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,也为平台卖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。
南非本地仓落地:物流时效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升级
Temu 在南非首次设立本地仓库,标志着其非洲市场布局进入新阶段。
此前,南非消费者通过 Temu 购物需经历数周的国际物流等待,而如今标有本地仓库标识的商品可实现 2 日内送达,部分商品甚至支持次日达。这一变化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,尤其在家具、家居用品等大件商品类目上,物流效率的提升将直接刺激消费需求。
对卖家而言,南非本地仓的设立意味着更高的运营门槛和更精准的选品要求。大件商品卖家需评估仓储成本与本地市场需求,而中小卖家则可借助平台的流量红利,优先布局高复购率的标品。此外,Temu 与本地电商巨头 Takealot 及新入局的亚马逊的竞争将加剧,卖家需关注平台可能的流量倾斜政策,及时调整定价和营销策略。
欧洲食品类目扩张:本土化供应链的破局之道
Temu 在欧洲的布局进一步深化,其拓展食品类目并启动北欧“本对本”招商计划,显示出对本地化供应链的重视。通过引入德国、瑞士等地的食品供应商(如 Wurstbaron 肉制品和 Mr Tom 坚果棒),Temu 试图以欧洲供欧洲销的模式规避欧盟关税风险,同时满足消费者对本地化商品的偏好。
对欧洲本土卖家而言,这一计划提供了低成本触达泛欧市场的机会,尤其是中小型食品制造商。但挑战在于,食品类目对物流和保质期要求极高,卖家需严格把控库存周转率,并适应 Temu 的定价体系。而对于中国跨境卖家,欧洲食品市场的准入壁垒较高,需转向家居、电子等优势类目,或通过与本地供应商合作分一杯羹。
加拿大包税新政:消费体验与卖家成本的新平衡
Temu 在加拿大站推出全额补贴消费税的政策,覆盖范围从跨境商品扩展至本地仓发货及“美发加”模式商品。此举直接降低了消费者的最终支付价格,尤其对高税率省份(如 HST 税率 15% 的安大略省)用户吸引力显著。
对卖家而言,“美发加”模式(货物存储在美国仓,直发加拿大)的包税覆盖是一大利好。该模式既能降低仓储成本,又能同时覆盖美加两大市场,适合中小卖家试水。但需注意,包税政策可能导致平台对商品售价的控制加强,卖家的利润空间或受挤压。因此,卖家需优化供应链,或转向高溢价商品以对冲成本。
从平台竞争维度看,Temu 通过税务补贴进一步差异化自身优势。在加拿大市场,亚马逊等平台通常由消费者承担税费,Temu 的全额补贴策略可能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,短期内拉动 GMV 增长。但长期补贴的可持续性存疑,未来平台可能通过提高佣金或广告费来平衡支出。
结语: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协同之路
Temu 的三大举措均围绕提升用户体验和强化本地化运营展开,从物流、供应链到税务环节,逐步构建起全球市场的竞争壁垒。对卖家而言,机遇与挑战并存:一方面,更快的物流和更低的税负能刺激销量;另一方面,本地化趋势要求卖家灵活调整供应链和选品策略。
未来,Temu 若能在全球复制本土仓+本地招商的组合拳,同时平衡补贴与盈利,其有望在跨境电商赛道中持续领跑。而对于行业而言,这种“重投入、快执行”的扩张模式,或将重新定义全球电商的竞争规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