拓竹科技起诉同行,3D打印的游戏规则变了

题图来源 | pexels
3D 打印,在新消费浪潮的助推之下重新站上了时代的风口。
Yahoo Finance 的数据显示,2024 年 3D 打印市场规模约 246.1 亿美元,预计到 2034 年将增长至 1345.8 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8.52%。
2025 年前三季度,我国 3D 打印机出口量达 349.1 万台(不含 3D 打印零部件),出口总额为 75.14 亿元。
在这股 3D 打印热潮下,以拓竹科技、创想三维为代表中国品牌正在国际舞台上唱主角,占据九成以上全球入门级打印机的市场份额。
但风口之中必有激战,随着 3D 打印行业拐点将至,一场关乎行业未来生态的厮杀正在悄然拉开序幕。
版权大战一触即燃
近日,拓竹科技的一纸指控书在 3D 打印行业掀起了不小波澜。
笔者了解到,拓竹科技在旗下社区 MakerWorld 披露公告称,根据社区创作者提供的案例记录,发布在 MakerWorld 的独家模型被盗用上传至 Creality Cloud、Nexprint 和 MakerOnline 等平台,甚至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进行二创和商用。
不仅如此,这些侵权者还冒充原创者利用盗用模型从中牟利,在 Etsy、eBay 和 Goofish 等电商平台上批量销售。即使侵权商品被举报下架,这些商家也会开设新账户卷土重来。
迄今为止,拓竹科技已经帮助大约 2000 名创作者解决了 4000 多起版权纠纷事件。不过虽然拓竹科技和创作者已尝试通过多次举报来解决这一问题,但大多数侵权行为并未因此停止反而愈加泛滥。
基于此,拓竹科技宣布于近日正式启动法律程序,且矛头直指其竞争对手创想三维、智能派、纵维立方。
看似寻常的侵权诉讼,因为处于漩涡中心的核心人物不同一般而充满了火药味。
先看拓竹科技科技本身,成立于 2020 年的它,是一家致力于用前沿机器人技术彻底革新桌面级 3D 打印行业的公司。其首款产品 X1 系列 3D 打印机凭借打印速度、色彩、软件等关键性能的迭代升级,将工业级打印机技术带入消费级产品,拉开了桌面 3D 打印革命的序幕。
尽管在四个品牌中诞生最晚,但拓竹科技以迅雷之势实现了弯道超车。在 2024 年,其实现营收近 60 亿元,出货量约 120 万台,稳居行业头把交椅。

图源:拓竹科技
再看其竞争对手,成立于 2014 年的创想三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 3D 打印行业的领军者,凭借高速打印系列「FDM」、入门级系列「Ender」等多款爆品占领海外中高端市场。在 2020~2024 年期间其累计出货量达 440 万台。
而同样在消费级 3D 打印行业深耕近十年的智能派和纵维立方,前者从 LCD 光固化 3D 打印机切入,入行不到五年便成为全球 LCD 消费类 3D 打印机出货量第一品牌;后者则以 FDM 3D 打印机为突破口,用五年时间踏入十亿级营收大关。
可以看到,上述品牌均是 3D 打印行业的头部玩家,在技术与产品端各自积累了深厚的优势,加起来合砍消费级 3D 打印机市场的大半壁江山,其中创想三维更是昔日的龙头老大。

然而拓竹科技的横空出世,彻底搅乱了行业格局,仅用三年时间便完成了对创想三维的反超。
实际上本次侵权风波的主角——MakerWorld 身上,不仅藏着拓竹科技的崛起密码,更预示着行业竞争逻辑的深刻变化。
这场版权大战背后,远不仅仅是侵权问题这么简单。
多元集成的内容生态
笔者了解到,2023 年,拓竹科技正式推出 MakerWorld,这是一个集模型分享、社区互动、AI 创作与工具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 3D 打印 UGC 平台。
MakerWorld 的创立初衷,主要来自于两方面:一是补足原创内容生态短板,为众多 3D 打印创客提供一个分享和展示作品的平台;二是降低技术门槛并简化操作流程,让更多初学者和非专业用户能够轻松入门。
在 MakerWorld,不仅汇聚了由全球创客分享的海量模型资源,还提供包含参数化编辑器、像素拼图生成器等功能在内的创意工具集。
具体而言,MakerWorld、Bambu Studio 和 Bambu Handy App 组成的基础设施,将模型、打印配置文件、耗材参数等元素通过系统的切片服务整合在一起,最终生成一个根据社区最佳知识定制的 G 代码,并直接发送到打印机。
也就是说,MakerWorld 坐拥配套资源并绕开了复杂环节,用户无需自行建模和筛选耗材,点击即可实现一键打印。
不仅如此,为了维持原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,拓竹科技还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,为创客提供利用原创作品盈利的渠道:
销售佣金:任何用户通过物料清单成功下单零件,系统就会自动发放该笔销售的分成佣金;
积分奖励:通过上传模型、分享经验等贡献获得积分并兑换相应奖品;
众筹项目:创作者发起项目众筹活动,吸引社区成员支持并提供分级福利。
公开信息显示,拓竹科技每年重投数亿元创作者激励资金,头部创作者年收入可超过 50 万元。上线至今两年,MakerWorld 已然成为全球用户量最大的 3D 模型社区,月活跃用户近千万,累计模型数量超百万并以每月新增 10 万的速度增长。

图源:拓竹科技
对于拓竹科技而言,MakerWorld 的定位远不止是用户社区那么简单。
3D 打印行业虽然有着数十年悠久历史,但长期以来一直和大众隔着一道无形的壁垒:使用门槛高。打印一件物品的前提是掌握 3D 建模、参数设置、耗材筛选等复杂知识,对非专业人士十分不友好。
但 MakerWorld 的出现改写了这一局面,通过技术整合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,即便是小白也能享受简单顺畅的打印体验,从而拓宽受众边界,实现从“小众轻奢”到大众亲民的破圈。
不仅如此,MakerWorld 还为全球各地的创客打造了一块健康的创作土壤,让优质的原创内容生根发芽并壮大成树,3D 打印爱好者穿梭于这片 UGC 雨林尽情汲取资源的同时,创客们也能借由完善的激励系统从中变现,形成良性的内容循环。

图源:拓竹科技
可以看到,MakerWorld 将创客、用户、打印与内容串联在一起,从而构建一个集“硬件+软件+内容”于一体的 3D 打印生态。
借助这一生态,拓竹科技成功地将 3D 打印机的形象从过往的硬核“工业设备”,转变为一款能够提供即时满足感和个性化创造乐趣的消费级产品,同时依靠优质 UGC 内容反哺产品创新能力并培养品牌忠诚度,在产品端、技术端、用户端构建起难以被攻破的护城河,最终实现了弯道超车的黑马奇迹。
但现如今,拓竹科技的这一核心护城河正在被劲敌们围剿。
Creality Cloud、Nexprint 和 MakerOnline,分别是创想三维、智能派、纵维立方旗下的开源模型共享社区。长期以来,MakerWorld 上原创模型被批量抄袭并搬运至这些平台,严重损害了平台和创作者的权益。
对拓竹科技而言,MakerWorld 原创内容被盗用,影响已远超侵权层面,而是直接冲击了“硬件+内容”生态模式的根基,挑战其通过构建 MakerWorld 所获得的行业领先地位和规则制定权。
3D 打印拐点已至
以这场版权大战为导火索,3D 打印行业正在悄然行至新拐点。
全球 3D 打印市场发展至今,从最初操作复杂、价格昂贵的工业级设备,一步步实现性能优化与技术升级,直至迎来桌面 3D 打印机诞生这一关键节点,进而迎来价格下放、门槛降低的里程碑式跃进,逐渐从特定小众圈子走向大众消费市场。
在这一过程中,拓竹科技无疑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其通过颠覆性的 X1 系列 3D 打印产品,将工业级打印机技术带入消费级产品,拉开了桌面 3D 打印革命的序幕。
让专业与非专业人士都能实现 3D 打印自由,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行业发展的主旋律。而现如今,这一行业一致的蓝图正逐渐化为现实:技术越来越成熟、操作门槛越来越低、价格越来越亲民......3D 打印机的受众圈层也在不断拓宽。

图源:拓竹科技
在这一阶段,以拓竹科技为代表的中国厂商,依托珠三角成熟的产业链基础,在成本端、技术端与效率端奠定强大的竞争壁垒,从而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拼硬件、拼供应链占据主导地位。
但对于这片现阶段规模体量尚相对有限的赛道而言,破圈,仅仅只是第一步。
随着 3D 打印机加速渗透消费者的日常生活,其逐渐从一种硬核的专业机器,蜕变成人人皆可上手趣味 DIY 工具。在这一过程中,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与演变,3D 打印机不只是具备易用性、高性价比等基本属性,还延伸出智能化、个性化、情感价值等需求。

图源:拓竹科技
通俗而言,用户关心的重点不在于这是什么,而是好不好用、好不好玩。
由此不难看出,硬件参数不再是竞争的焦点,取而代之的是深层次的用户体验。
事实上拓竹科技早早便嗅到了这一风向的转变,在领衔 3D 打印破圈之后,其通过推出 MakerWorld 开源模型共享社区,构建起一个丰富的内容生态,并将软件与硬件两端串联起来,将用户体验拉到了新的高度。
这一生态系统构成了拓竹科技坚实的品牌壁垒,是以能将一众劲敌们甩在身后。但现如今,越来越多厂商开始觉醒软件意识,随着这场版权暗战浮出水面,也在昭示着行业竞争逻辑正逐渐从硬件比拼,转向“硬件+软件+内容”生态驱动的新阶段。
BrandArk 观品牌
3D 打印机从诞生至今,经历了从冷到热到温,再由温转热、重回风口的一波三折。如今在新消费热潮的助推下,3D 打印行业迎来了崭新的机遇,但也迈入了挑战升级的下半场。
随着入局玩家越来越多,消费者需求逐渐超越硬件本身,品牌之间的角逐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和产品,而是用户体验驱动下的生态比拼。
在这场行业竞赛中,拓竹科技暂时领跑。但面对赖以生存的生态根基遭到动摇,属于它的挑战也只是刚刚拉开序幕。
友情提醒:98出海目前仅有微信群与QQ群,并无在Telegram等其他社交软件创建群,请白鲸的广大用户、合作伙伴警惕他人冒充我们,向您索要费用、骗取钱财!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