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原离职网易,理想主义者的谢幕
摘要
朱原主导的项目如《光・遇》《Star Wars: Eclipse》等,展现了“押注被低估的创意”而非追逐市场热点的投资逻辑。例如《光・遇》初期数据不佳时追加投资,最终取得巨大成功;《星战》项目推动开发高概念互动叙事作品。他还构建了全球独立游戏生态,创立Makers Fund和Kepler Interactive,孵化出多款爆款游戏,形成“投资即创作”的模式。
朱原离职背后是网易对“重投入、长回报”海外投资模式的反思。尽管部分项目表现亮眼,但整体回报率不足10%,低于竞品。2024年网易关停多家海外团队,战略投资部门被合并至李日强分管的全球投资与合作部,李日强擅长资源整合与IP合作,而非早期创意投资。
丁磊近年强调“立足国内团队,出征全球市场”,资源向国内主导的海外产品倾斜。朱原的“创作者优先”理念与部分高管的“数据驱动”决策逻辑冲突加剧,例如因反对削减《光・遇》预算与财务部门产生激烈争执。
朱原离职及网易的调整反映了全球游戏市场增速放缓、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背景下,资本对“长线投资”耐心消退的行业趋势,是游戏行业进入“精耕细作”阶段的缩影。
朱原的离职声明在游戏行业掀起轩然大波。这位主导网易海外投资 12 年的核心人物,在领英发布的告别信中,将职业生涯浓缩为 “支持创作者” 的使命。
他主导的《光・遇》《Star Wars: Eclipse》等项目,展现出与传统游戏投资截然不同的逻辑 —— 不是追逐市场热点,而是押注 “被低估的创意”。例如,在《光・遇》初期数据低迷时,他顶住压力追加投资,最终使其成为全球首款 DAU 破千万的情感社交游戏;而《星战》项目则在概念阶段便推动 Quantic Dream 开发 “最接近正史” 的互动叙事作品,预告片首月播放量破 1.3 亿。
这种 “创作者中心” 的理念,在朱原构建的全球独立游戏生态中尤为显著。他联合麦肯锡前高管 Jay Chi 创立 Makers Fund,孵化出土耳其三消游戏《Royal Match》(回报率超百倍);与法国人 Alexis Garavaryan 共同打造 Kepler Interactive,推出《灵魂摆渡人》《师父》等全球爆款。截至 2024 年,其投资网络覆盖超半数销量破 150 万的独立游戏,形成 “投资即创作” 的独特模式。
朱原的离职,本质是网易对 “重投入、长回报” 海外投资模式的反思。尽管他主导的开普勒互动等项目表现亮眼,但网易海外投资整体回报率不足 10%,远低于腾讯等竞品。2024 年,网易关停樱花工作室、Worlds Untold 等多家海外团队,战略投资部门被合并至李日强分管的全球投资与合作部。李日强作为 “网易暴雪合作部” 创始人,更擅长资源整合与 IP 合作,而非早期创意投资。
这种调整折射出网易战略重心的偏移。丁磊近年强调 “立足国内团队,出征全球市场”,《七日世界》《漫威争锋》等国内主导的海外产品更受资源倾斜。朱原的 “创作者优先” 理念与部分高管 “数据驱动” 的决策逻辑冲突加剧 —— 例如,他曾因反对削减《光・遇》预算与财务部门激烈争执。
朱原的告别信以《风之旅人》主题曲收尾,隐喻其对 “创作自由” 的坚守。但现实是,在全球游戏市场增速放缓、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,资本对 “长线投资” 的耐心正在消退。网易的调整并非孤例,而是行业进入 “精耕细作” 阶段的缩影。